读楼小说坛

字:
关灯 护眼
读楼小说坛 > 穿书七零:女场长她火爆全兵团 > 第171章 171:两头麦穗

第171章 171:两头麦穗


学生何昌盛指着一片嫩黄的小白菜惊叹:

“这小菜出的真好,真水灵。”

钟宝泉伸手,小心翼翼的从苗床里捏了一撮土,撵了撵,又闻了闻,最后放到手心搓了几下:

“不错,这个育苗土配的很好,疏松不板结,土壤保墒效果也不错,足够湿润,配这个土壤的人,应该很专业。”

谭小絮没说这是自己亲妈配出来的:

“这是我们连队一位有十几年经验的老职工配出来的育苗土。”

钟宝泉再次感慨:

“你们农场,真的是人才济济!”

而后又趁机教育自己的学生:

“我们要多向老职工学习,有时候,他们的经验比我们整天待在实验室里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。”

两个学生一起点头:

“是,我们会多向老职工学习的。”

三个人把所有苗床都仔细看了。

包括知青们做的记录,记录每样种子的种植时间、催芽过程、出苗情况,记录的很专业。

来自农业大学的专家学生们没想到,在这个偏远的农业连队,居然能看到如此专业的育苗工作。

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。

本来他们的心情已经算是跌到谷底了,大老远、坐了几个小时的车、从哈城赶过来,被带到被这么个偏远的地方,中途遇到狼。

再到后来,齐雁情绪崩溃,当场大哭,哭的大家心里乱糟糟的,已经对这个地方不抱什么期待了。

结果柳暗花明,没成想,在隔壁连队,能看见如此专业细致的育苗工作。

这里,每样种子发育的都很好。

苗很壮实。

刚破土的种子,看起来也十分强劲,透着勃发的生命力。

还有的刚种下的种子,为了保墒,上面覆盖了一层帆布。

所有工作,都得到农业专家的极大好评。

来自农业专家的肯定,让杵在旁边、始终插不上话的总场长心里酸溜溜的难受。

谭小絮已经不自觉的屏蔽了这位总场长的存在,当着陈康的面,对钟宝泉说出了自己的设想:

“钟老师,其实,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塑料膜,完全可以用塑料膜代替,用塑料膜建成这样的房子,这样,哪怕是冬天,也能在房子里种蔬菜。”

这就是大棚种植了。

钟宝泉道:

“我大学里的几位同僚,也有跟你一样的想法,但是,毕竟条件跟不上,首先塑料膜不能大规模供应,还有房屋结构、用料,这些都要解决,冬天保温也是个难题,如果能把这些全部解决的话,冬天种出夏天的蔬菜,理论上是可行的。”

谭小絮知道,七十年代,提出大棚蔬菜,有点太超前了。

这不是有想法就能实现的。

需要其他技术配套设施跟的 上才行。

谭小絮大胆道:

“只要有人号召起来,我们努力研究,想办法攻破所有技术难关,一定会实现。”

钟宝泉听她说的头头是道,忍不住道:

“小谭很有研究嘛。”

谭小絮谦虚:

“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想。”

“有想法是好的——你这个育苗室,效果真的不比我们农业大学的育苗室差。”

“谢谢钟老师肯定。”

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,谭小絮很高兴。

看完了木刻楞,谭小絮又带他们到大田里看。

这时候,最早种的那一批小麦,已经发芽了,仔细看,黑土地里露出一层毛茸茸的细小生命,看起来十分喜人。

钟宝泉蹲在地头。

不愧是搞农业的,对脏兮兮的泥土一点嫌弃的意思都没有,挽起袖子,四根手指直接伸进土里,用手指当铲子,铲起一小把土。

把已经发芽的小麦放在眼前仔细查看,很细心的扒开一根细芽,麦芽很壮实,钟宝泉有点意外道:

“这里的小麦种的这么早,出芽情况居然不错。”

他放下土,站起来,拍掉手上的土,望着远处跟蚂蚁一样大小的拖拉机还在耕作,问:

“一共多少亩小麦?”

“一共六千亩。”

“那么多,你这一片场地,刚建起来吧?”

“是,不瞒钟老师,这个连队,才建起来一个多月。”

谭小絮刚说完,就听到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
“才一个月,已经规模这么大了?真不敢相信。”

有个学生道:

“你要不说,我们还以为,已经建了好几个月了,这根本不像是刚建了一个多月的地方。”

“是我们连队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的结果。”

钟宝泉道:

“这也说明,小谭领导有方。”

谭小絮不敢在农业专家面前显摆自己,只笑了笑。

钟宝泉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,忽然问道:

“你知道,三十年前小麦亩产多少吗?”

“钟老师,您要考我这个问题,可就难住我了。”

“三十多年前,我还小,但我记得很清楚,那时候小麦每亩只有三四百斤。而且,我们这边是北方,跟南方不一样,南方一年两季作物,我们这边,一年只有一季,所以我小的时候,经常吃不饱肚子。我最早的记忆,就是从饿肚子开始的,大概三四岁左右,我饿的头枕在门槛上,不知是饿晕了,还是在睡觉,总之迷迷糊糊不清醒。”

谭小絮由衷的说道:

“钟老师,您真不容易,从一个饿肚子的孩子,成为现在受人尊敬的农业专家,中间一定走了很长的路吧?”

钟宝泉听她这么说,突然很受触动:

“小谭你是哪里人?”

“我就是农场人,我是荒二代,我爸是北大荒第一代垦荒者,我在农场出生,也在这里长大。”

“真幸运啊,在农场出生,应该从来没饿过肚子吧?”

谭小絮摇头:

“很幸运,确实没有。”

包括最艰难的六零年。

虽然在老谭家,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吃,也不一定每顿饭都能吃的多饱。

但确实没有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经历。

日子再艰难,下一顿饭还是有着落的。

钟宝泉继续回忆:

“我是饿着肚子长大的,从小就挨饿,那时候就梦想着,将来能吃饱饭就好了。

有一次,夜里做梦,梦到这年秋天,地里的小麦,每根麦秆上结出了两头麦穗,每一头麦穗都沉甸甸的好看。

那一年,粮食大丰收,地里的小麦产量翻了倍,一整年,我没有挨过饿。

睡醒之前,我还在吃着白面蒸的馒头,吃着馒头醒过来,发现嘴里全是口水,原来只是做了个梦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