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药郎就是学徒,要是他拜师柳意那大家还高看他一眼,结果谁也没拜师,就这么稀里糊涂学着。
兵丁中有笑话他傻的,也有同情他每日辛劳的,还有人给郑三河说:
“我看你每天跑来跑去,干的都是一些杂活累活,你要是后悔了,就跟柳医师说一说,不做药郎了,柳医师应该也不会与你计较。”
郑三河却是甘之如饴:“我做药郎做的好好的,为什么不做了?”
“你每天认药材对着那火炉熬药,脸都要熬成黑的了,还好好的呢?”
“我每天学了许多新东西,高兴着呢!”
兵丁们觉得郑三河怕不是傻了,也不再劝他,而是开始打赌他什么时候开始后悔,想要回来。
柳意看着,也不奇怪他们的反应,医师确实受人尊敬,但许多药郎一做就是二十几年,从小做还好,郑三河都这么大了,还来做药郎,在兵丁们看来,等到出师,那他可不就要要四十岁了吗?
古代人因为医疗环境落后,战乱天灾,以及居住和物质条件问题,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,像是王在这种能活到五十岁的,还真不算多。
所以在这些兵丁们看来,就是郑三河这个药郎要一口气做到死,自然觉得不划算。
柳意问王在:“郑三河学的如何?”
王在不知道老师对郑三河的打算,斟酌着回答:
“他天分不算高,但也不算没有,好就好在愿意下苦功夫,做药郎,也算合格。”
这已经是看在郑三河勤劳肯干,什么都愿意学的份上说的话了。
要是真说天赋,郑三河还真没有,胜在态度踏实。
柳意猜到了。
虽然她穿越了,还有个系统金手指,但她又不是小说女主角,怎么可能随便拉个人来,对方就天赋异禀,是块学医的好苗子。
天才哪有那么多,更多的只是普通人罢了,郑三河就是这样的普通人。
不过好消息是,古代行医讲究天赋,现代医学却不管这个,现代医学那填鸭式的教学一股脑给郑三河塞进去,绝对够用了。
不过现在倒不急着干这些。
柳意只对王在说:“这些时日,多了许多想要送孩子来做学徒的,我有意收一些如郑三河这样的学徒,这件事,你来办。”
从军营里招人虽然也可以,但是一来真的愿意放下自己的当兵事业来做学徒的人少。
二来,也不好都挖校尉的墙角,还是要自食其力一下。
王在倒不奇怪招学徒,当医师嘛,手头总要有人使唤的。
尤其是那些医术高明的医师,每天忙着看病钻研都够忙了,难道还指望他们自己熬药煎药?给患者们讲怎么吃吗?
每个出名的医师,身边怎么会不跟着十几个徒弟药郎,多的,几十个上百个也是有的。
一般都身兼数职,负责挑拣药材,搬药切药熬药炮制药,背老师的药箱,做老师的马夫,当老师的厨娘,偶尔也要负责被老师骂一骂,或者踢上几脚。
王在犹豫了一下,还是问道:
“这次招学徒,老师是否要挑上一两个伶俐的,留在身边?”
这就是在问柳意要不要再收个徒弟了,毕竟她这样高明的医术,身边只有王在一个徒弟,还是有些少了。
那胡县的周医师,身边还有三个徒儿呢。
“我就不挑了。”柳意面上慈祥笑:“这两年,为师还是想把重心放在你这个亲传弟子身上,这些学徒,交给你来教。”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