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正是船坞新造出来的四艘宝船下水的日子,对于船坞这么高的效率,周楚有些意外,不过想想永乐年间,郑和的宝船船队有两百多艘,也就释然了。
倘若造船的效率太低的话,穷尽永乐一朝,恐怕也造不出两百多艘宝船。
最新造出来的四艘宝船,因为有了云瑾从南洋弄过来的那些木材做龙骨,船体比之前的那一艘要大的多,每一艘的体量都在之前的两到三倍,但这还远不是极限,而是周楚要求船坞先尽快造出来几艘宝船,船坞的工匠们才选那些不算是特别大的木材做的龙骨。
这四艘宝船上该有的配置,周楚都安排上了,子母炮,燧发枪以及水手等等。
有了这几艘宝船之后,云瑾率领的军队便可以进一步扩张了。
不过扩张的也只是普通军队,像玄武军和虎贲军这种,即便再扩张也是有限的,因为这种特种部队,每一个士兵养起来都是极其费钱的,注定不能有太多人。
现在的人数就刚刚好,再多了的话,皇帝恐怕就睡不着觉了。
哪怕嘉靖再信任周楚,但如果周楚有着随时可以掀翻整个大明的军队的话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一个人一旦有了可以无视一切的力量,所谓的忠诚,所谓的信任都显得极为脆弱,作为皇帝,不可能将希望寄托于臣子对自己的忠心而不会造反。
如果真有这样的皇帝,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,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,这种皇帝,往往最后会被赶下皇位。
周楚准备让云瑾扩充一些普通士兵,交给王直来训练,对于王直,云瑾在信里和周楚提过,而且上次对阵倭寇,王直表现出了极高的战场素养,这让周楚对之前的计划愈发有信心了。
新招募和训练的普通士兵和军队,未来主要着眼于东瀛本土,让王直率领他们扎根东瀛,逐渐统一东瀛。
如此一来,将来大明到东瀛的货物,如生丝,在东瀛本地的定价权便到了自己手上,赚的大头也到了自己手上。
当然,王直身边还要再安排一个人,此人用来担当皇帝和周楚的眼线。
林廌再合适不过了。
之所以选择王直,是因为周楚通过历史,大致清楚,此人能控制住野心,哪怕建立了宋伪政权,心里想着的仍然是被大明招安。
这个世界上,有能力的人有很多,但是在特定条件下,还能控制住自己的野心不让他无限膨胀的人却是少之又少。
这四艘宝船的下水,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,因为此时整个苏州府,甚至整个江南的目光都不在这里,而是聚焦在了张鹤龄两兄弟那里。
再加上之前那些海盗团被玄武军歼灭之后,这些江南士绅以及江南商会顿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,那便是海上的商路已经失去了掌控。
再加上今日传来消息,黎朝的大王居然举国归附大明了,这消息一出,对江南集团的打击是致命的。
以前他们都是通过陆路,将货物运往黎朝,然后通过黎朝的出海口出海走私,这条路一直都无比稳定。
整个东南沿海最大的出海口就在黎朝,大明境内的码头和出海口不是没有,但管控的很严格,虽说他们金钱开道,每年也会被查处不少走私的商船。
所以对他们而言,黎朝的那个出海口才是他们的命脉,如今黎朝被朝廷控制,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命脉和三寸被朝廷拿住了。
周楚就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,才会如此着急收复安南的。
原本的历史上,嘉靖收复安南,为的就是湄公河的出海口,嘉靖也很清楚,只有掌握了这条出海口,才有了和江南士绅集团谈判的资本,才能真正的开海禁。
嘉靖一朝,其实都在为开海做准备,直到他的儿子继位,在嘉靖做好铺垫之后,终于有了隆庆开关。
如今的江南士绅可以说是被周楚和朝廷逼的无路可走了,所以才如此着急的想要张鹤龄兄弟造反。
清丈土地,只不过是由头之一罢了,真正的原因在这里。
王阳明得到张太后薨了的消息之后,顿时意识到江南要有大事发生,而且此事极有可能是周楚和皇上谋划的,不过一想到百姓可能因此受到战火洗礼,王阳明顿时就坐不住了,单人匹马,从南京直奔苏州府而去。
他要知道更多的细节,如此一来才能确保百姓的损失降低到最低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