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说刘备这边收到刘晔书信,自是欣喜此次所求之事尽皆圆满。
又见刘晔说起刘宠的问题,知道事情重大,索性令人去招秦瑱前来议事。
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建安三年一月份。
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治理,淮南一地已经逐渐恢复了秩序。
先是袁涣带领郑浑等人,亲自巡视各地,安抚各县百姓,兴修水利,相继定下了芍陂、茹陂、七门、吴塘等水坝灌溉工程。
而后又是刘馥、孙乾等人开启了屯田大计,四处开始收纳流民。
两方职责有所不同,却又相辅相成。
为了稳定大局,刘馥先行开展了本地屯田政策,对于那些即将失去田地的农民,采取官府收购,百姓屯田的方式。
简单来说就是百姓通过官府救济渡过灾年,第一年分成为三七分。
三成归百姓,七成归官府!
从第二年开始,如果使用官府耕牛、农具、种子,便是五五分。
如果是独立耕作,收成便与官府六四分成。
如此耕作五年之后,就能以官府收购价格回购田产。
耕作十年之后,则能免费收回自己家的田产。
而对于那些已经流离失所的百姓,在秦瑱的提议下,孙乾也推出了一种政策。
一是由农户转为匠户,为他们工作用以获取工资酬劳,再用酬劳租用房屋居住。
同样,以五年之期为限,如果五年之后想要转回农户,就可以向官府购买良田。
如果能工作十年,则可以在寿春换购良田五十亩。
二是继续当农户,不过田地需要自己开垦,官府负责提供工具,开垦田地归于官有。
其余的分成制度,和那些原本有田的百姓同样。
当然,也可以半农半工,赚取工资,从官府这里赎回土地。
这几个政策一实行下来,可算是让淮南百姓看到了生存的希望。
因为汉朝的赋税明面上只是二十税一,其实分去各项杂税之后,能到手的只有四分之一不到。
而刘备军的政策是一锤子买卖,官府负责兜底,赚了你有一份,亏了也不会饿死。
如此一连几个月,百姓自也看出了刘备军和袁术的不同。
一时间民心纷纷依附,再无乱象。
至于寿春城外的工坊规模已然越来越大,自从有了产出之后,秦瑱就开始了扩建再生产。
直到此时,造纸坊已经趋向于稳定。
同时纺织坊第一批织机生产完毕之后,也开始投入了使用。
不过关于农妇独立生产这件事,还是引起了不少风波的。
一方面是官方的,师宜官、宗承、陶丘洪等人对刘备表达了自己的担忧。
言说秦瑱此举,乃是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
以当今人口流失严重,女子当以生养为主为由,让刘备打消用女子代工这个想法。
对此,秦瑱自然和这些老学究开启了一场论战,就论女子到底能不能代工一事展开了讨论。
他的理由自然也很充分,虽说此前有孔夫子言‘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’,可男耕女织,实属千百年传承。
古往今来,只是一男一女撑起一家,如今百姓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,淮南就是这些人的家。
男人在外劳动修建水渠,开垦荒田,女人在家织布创收,自也合情合理。
只不过他们这个大家庭规模有点大,将独立的织机合在了一起而已。
他的理由自然是偷换概念,不过却获取了刘备的鼎力支持。
因为这个时代对于这种大同社会还是有一定畅想的,既然是大同社会,那自当消除小家的概念。
再者刘备也知道秦瑱是在改革,他自然要鼎力支持。
而官方这边论战刚刚结束,民间又出现了问题。
对于官方来说,是礼仪问题,民间则更多是家长里短,道德问题。
有相当一部分女子不敢前来,也有一部分女子的丈夫反对媳妇出来抛头露面。
对此,秦瑱的解决办法是先招一部分少女入坊工作,随后再拉拢一批老妇人入坊。
同时组建妇女联合协会,针对这些女子进行专门保护。
甚至还让蔡琰邀请糜、甘二位夫人等亲自前去工坊之内参观劳作,同时参与施粥等事。
几次下来,百姓见得刘备这些高官如此亲民,自然而然也就定下了心来。
随着大量农妇投入织布行业,淮南之地也开始出现了成衣售卖产业。
当然,这些衣物也不贵,二三十钱便能得一件。
材质或许不咋地,可胜在保暖!
一个壮年男子只需要干上半个月就能买上一件,自然会图省事购买。
同样,城内也出现了昂贵的丝绸成衣。
可百姓买不起,唯有世家子弟会来看看,销售情况颇为惨淡。
而与之相对的,则是淮绢异军突起,由秦瑱制作的纺织机产出的淮绢,以错纱、配色、综线、挈花等工艺,造出了这时代所没有的鲜艳花纹。
这种布匹对于世家子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
即便每一匹淮绢卖上五六千钱的高价,亦是供不应求。
甚至有那等黄牛商人专门采购淮绢加价售卖,一度将淮绢推到了上万钱一匹的高价。
面对此状,秦瑱不得不采取限购的措施,增加产量,区域限购,尽量保证货源通畅。
这自然也让糜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。
不等秦瑱安排,就从广陵购置了一匹生丝,准备抢占吴绢的市场。
见得糜竺如此,秦瑱自然也乐得自在,任其施为。
眼见纺织和造纸开始赚钱,他自然将目光放在了玻璃制造上。
一方面让赵云在沛国寻找露天煤矿,一方面改进冶炼工艺。
结果还真在九江和沛国的交界找到了一处小型煤矿。
只不过开采困难,运输难度也大,只能暂时供应一些小型煤块。
这个情况,倒是把秦瑱给难倒了,但最终他还是想到了解决办法,煤块不能用,就先用蜂窝煤!
提高效率,同时节省煤块用量。
不过温度是提高了,可玻璃烧制难度,却远超他的想象。
烧来烧去,也只有少量产品出现透明材质。
见到此状,秦瑱知道自己这是摸索到了这个时代的工艺上限了。
除了通过不断试错改进工艺之外,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推进项目进步。
当下索性就丢给了工匠自己研究,继续专心搞教育。
在农学院的基础上,针对那些新加入了军中的士官,他又开办了军中识字普及班,思想教育班。
力图将整个淮南打造成一个钢铁一般的争霸根基。
他每天除了巡视工坊之外,就是前往军中授课,十分忙碌。
因而当刘备招他前去议事之时,他正在前往城外的路上。
一听老刘有事情相招,他就骑着马又返回了城中,一路来到刘备的府上。
入得府内,便见刘备正坐在案前,查看着眼前的公文。
见得此状,秦瑱便先敲了敲门,随之便站在了门口。
老刘一听敲门声,就抬起头来,见是秦瑱,即咧嘴一笑道:
“军师即来,何不入内?非要备起身相请不成?”
秦瑱见之,自是一笑,迈步而入道:
“倒也不是,只是见主公看的认真,不好叨扰!”
“只是不知又有何事惹得明公如此烦忧?”
他说着,便朝着自己老位置走了过来。
刘备见状,便即看着公文道:
“倒是有几件事情颇为要紧!”
说着,他却又抬起头来:
“不过此事先不论,我闻昭姬已有身孕,昨日才让夫人送去了不少安胎药,不知可都收了?”
“我还倒是夫人寻来,不想竟是主公之意!”
秦瑱听着,自然又是一笑道:
“倒是不少名贵药材,不过我也不敢乱用,便先放在家中未动。”
没错,蔡琰怀孕了,事情是在去年十二月份。
在蔡琰表达了生二胎的意愿之后,秦瑱努力播种,总算是怀上了二胎。
本来这件事只是秦瑱家事,结果刘备一知道这件事,比秦瑱还要关心。
又是寻找郎中,又是送药,可算是没少忙碌。
此时见得秦瑱不甚在意的模样,刘备便语重心长道:
“军师须知,秋冬之际,天寒气躁,最当将养。”
“虽说昭姬身体不弱,但也许着重保胎,免得落下病根,来年生产之时不顺!”
秦瑱听着,自是连连点头称是。
终究刘备是过来人,兼之这个时代医疗技术低下,生孩子确实是个重大问题。
不过他始终坚持是药三分毒,没事吃点补品还行,但为了孩子给媳妇灌药他可不愿意。
听着刘备叨叨了一阵,他才笑道:
“固知明公爱护之心,然则终究还有半年方才生产,眼下却也不急!”
“当先虑眼前之事,不知到底是那几件要紧事?”
见秦瑱又说起了公事,刘备便露齿笑道:
“军师当真一心为公,也罢,总归也还有半年时间,我也不多言语!”
“说起这要紧事,虽然也要紧,却不是坏消息。”
“一则是军师所荐那蒋干,已然说服了子义归顺我军。”
“只不过数年未见,子义豪气却不减当年,受命之后,竟又取了泾县、宛陵之地,言说先助我军夺取庐江!”
他说着便把蒋干的书信推到了秦瑱面前。
秦瑱将书信拿起,细细一看,见得其上太史慈所为之事,便即点头道:
“这太史子义果真豪杰之士!”
“刚刚归顺,便欲助我军夺取庐江。”
“眼下他若取宛陵,还真是为我军增一奇兵于此,来日夺取庐江,自有多几分把握!”
他心想现在太史慈这人就是可惜死得太早,不然绝对是妥妥的东吴第一将。
据他了解,太史慈是死于疾病,就是不知是什么病,能不能治。
要是像原本历程那般四十多岁就死了,属实有些可惜。
思虑之间,他便对刘备道:
“不过太史慈虽然可用,兵马却少!”
“当速速表之为丹阳太守,令其招兵买马,同时遣使联络山越宗帅祖郎,看看能不能收其所部为用!”
“但不知子扬现在可有消息传回?”
说实在的,其实他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出兵庐江的实力。
就差一个出兵的名义就可以动手。
而这个名义,又在刘晔这上面。
能不能给出一个官方任命,还得看刘晔那边完成的如何。
而他一说罢,便见刘备拿起另一封书信道;
“这亦是吾唤军师前来所议之事!”
“现在子扬已经将玉玺献于天子,天子已经同意我军所请,拜刘元颖为扬州刺史!”
“然则子扬信中,却着重提起了刘宠其人,言说刘宠其人耽于享乐,荒废军事,恐有祸事!”
“提议即可增兵沛国、汝南等地,不知军师以为如何?”
秦瑱听着这话,顿时便陷入了沉思。
刘晔这封信倒是提醒了他一件事,以现在的局势来看,刘宠怕是活不了多久了!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