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楼小说坛

字:
关灯 护眼
读楼小说坛 > 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> 第1313章 功过是非后人断 扶苏野心

第1313章 功过是非后人断 扶苏野心


第1313章 功过是非后人断 扶苏野心

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。

例如,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九州的功绩是“功如丘山,名传后世”。

唐太宗李世民说过:“近代平一天下,拓定边方者,惟秦皇、汉武。”

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《古风》中写道: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群才。收兵铸金人,函谷正东开。铭功会稽岭,骋望琅琊台。”

特别是“挥剑斩浮云,诸侯尽西来”成为千古绝唱。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《封建论》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、建立郡县制,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,所谓“非圣人意也,势也。”

毛主席他老人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,他说:“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九州统一起来的人物。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九州,而且统一了九州的文字、九州各种制度,如度量衡,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。九州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,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。······我赞成秦始皇,不赞成孔夫子。

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九州、统一文字,修筑宽广的道路,不搞国中之国,而用集权制,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,几年一换,不用世袭制度。”在某些场合,毛主席甚至说他自己就是“马克思加秦始皇”。

······

不过有贬就有赞,秦始皇被某些人评价为专制独裁、横征暴敛、严刑峻法、生活奢侈的君主,成为九州文化中代表“暴君”的符号。

先秦以前“百家争鸣”的文化、思想大爆发的情况自秦之后灭迹。

秦朝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府机构来管理人民和资源,而且使用严酷的刑罚来保证政令的实行。

秦始皇推行的是“以法治国”的法家学说,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九州历代统治者,都推行以仁爱、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。

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,得罪了天下士人。因此,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、史籍中。

秦始皇的建筑工程,包括秦长城、秦驰道、灵渠、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,规模均极为庞大,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,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。

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防卫基准界线,始皇仍遣蒙恬发兵三十万攻击匈奴,后人对此的评价是:“兴兵远攻,贪外虚内,务欲广地,不虑其害”。

蒙恬死后没多久,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,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,并且占领了燕、代等郡。

西汉思想家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指出: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何也?仁心不施,而攻守之势异也。······周王序得其道,千余载不绝,秦本末并失,故不能长。由是观之,安危之统,相去远矣。”

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写道:“秦王怀贪鄙之心,行自奋之智,不信功臣,不亲士民,废王道,立私权,禁文书而酷刑法,先诈力而后仁义,以暴虐为天下始。夫并兼者高诈力,安定者贵顺权,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。”

唐朝文学家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评论:“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······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······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嗟夫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

······

可以说,这些都是名传千古的文章。

扶苏只想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接着,扶苏再次制定了政策。

“诸位爱卿,寡人决定在民间修缮学校和医院,将儒家,农家,墨家,法家的思想作为基础,普及天下,同时,在医院之中,培养一大批医学人才,众位爱卿感觉如何”,扶苏看着下面的众人,笑着问道。众人听到扶苏的话,急忙赞同,“臣复议”!

“恩”,扶苏点了点头。

“寡人希望平民百姓,白丁之身也有学习的机会,寡人曾经在东郡之时就说过,要人人入龙,只有有了知识,才能变得更强”,这仅仅是扶苏的其中一步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